今年以來,青海總隊深入貫徹落實地勘中心“夯實基礎管理”各項要求,以向管理要效率、要效益、要成果為抓手,進一步強化管理職能定位和功能作用發揮,力求在管理方式上簡潔高效、在管理內容上專業精準、在管理成效上量化考核,以狠抓基礎管理為出發點,推動總隊改革發展取得實效。
資源地質勘查院
地勘院圍繞夯實基礎管理工作,注重項目技術、質量提升。一是提升技術水平。地勘院組織技術人員集中學習相關專業知識,聘請外部專家開展野外工作常見問題剖析的授課活動,提升地勘院技術人員整體技術水平。二是加強項目組織管理。抽調專業技術人員開展項目,對項目實施全程監督把控,配合技術質量部多次前往項目檢查,就項目遇到的技術難題及時解決。三是加強項目礦床成因綜合研究。與高校聯合,系統總結梳理礦床信息,研究成礦規律,為后期礦產勘查工作提供理論依據。
年中,青海省地質調查局組織專家組對地勘院承攬的“青海省湟源縣申中脈石英礦調查評價”及“青海省德令哈市石英梁一帶石英巖礦調查評價”2個項目進行中期檢查和野外最終驗收。其中,“青海省湟源縣申中脈石英礦調查評價項目”成功完成1:1萬路線地質調查、1:2千地質剖面測量工作,完成設計工作量的60%,順利通過中期質量檢查。“青海省德令哈市石英梁一帶石英巖礦調查評價項目”開展有成果、安全環保扎實有力、野外原始資料完整、工作量按期完成,順利通過專家組野外最終驗收,在綜合考核、評分中獲評“優秀”。
青海巖土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
青海巖土在項目管理中堅持標準化建設、流程化管理、規范化推進、全員化監督、持續化改進,強化責任擔當意識,提高安全環保能力,夯實技術質量水平,抓在日常,注重經常,融入平常,打造項目品牌,鍛造青巖名片。建立標準化項目部。一是注重員工思想政治教育,開展理論學習,統一職工思想。二是開展談心談話,解決思想矛盾,凝聚工作合力。三是組織技能培訓,把員工的注意力轉移到項目技術攻關上來。四是開展團建活動,熔煉和諧奮進團隊。在具體工作中,要求做到外業扎實精準,內業數據詳實,制度規范上墻,功能區域劃分合理,設備儀器擺放整齊,環境干凈整潔,警示標志醒目明顯。規范推進作業流程。一是堅持工作會制度,每天早上出項目前進行安全環保、技術質量、重點區域、特殊地層等交底提示,晚上回顧總結一天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、新情況,為第二天的工作提供解決方法和措施。二是定期開展安全環保和業務自查整改,在特殊天氣、環境開展安全應急預案模擬演練,增強員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對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、相互配合能力,從而實現設備、人員事故“雙零”的目標。三是加強外協隊伍管理,大到規章制度、安全環保要求宣貫,小到巖心鉆桿擺放、“三緊”要求、防滲措施等時時提醒。工作日報動態管理。一是強化過程控制。野外項目實行“日報制”,以照片、視頻和報表的形式通報各項目工作進度、質量管控、安全環保、存在的問題,接受全員監督,缺點錯誤立行立改。二是督促限時整改。通過安全監管平臺,及時督促各項目部消除隱患,完成整改,形成動態閉環管理。
蘇州開普巖土工程有限公司
今年以來,蘇州開普在集團“在海外再造一個中國建材”戰略目標的引領下,扎根印尼,拓展伊拉克和尼日利亞等海外市場,通過強化安全管理、提升施工質量、促進文化融合、建立高效反饋機制、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和海外管理制度等,逐步構建起海外項目管理體系。一是安全為基,筑夢無憂。安全是項目順利推進的生命線。在印尼的熱帶雨林、伊拉克的沙漠腹地、尼日利亞的廣袤平原,海外項目團隊通過隱患排查、日常監管和實時跟蹤,確保每一道工序都在安全可控的狀態下進行,在保障職工生命安全的基礎上,也為項目的平穩運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二是質量為先,有據可依。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,更是蘇州開普踐行海外“三步走”的關鍵。在施工中始終堅持全過程影像留存,不斷提升數字化管理水平,定期開展質量檢查和培訓,堅守質量紅線和底線不放松,使項目有跡可循,質量驗收有據可依。三是人文融合,高效反饋。在異國他鄉,文化融合是保障項目順利實施的重點。蘇州開普在加強中方人員屬地化管理的基礎上,建立反饋機制,理解和尊重當地文化信仰及風俗習慣,接受和重視項目合作商、屬地管理人員及工人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,在動態調整中不斷優化項目方案,在和諧的氛圍不斷凝聚團隊合力。四是制度先行,引領未來。面對海外市場的復雜多變,蘇州開普不斷更新和完善海外管理制度,以構建科學、合理、高效的海外管理體系為目標,相繼制訂以財務、安全、項目管理為重點的指導性文件,加強制度支撐,不斷推進各項工作合規高效運行,為國際化提供了有力保障。